Nakhon Phanom 的聖安娜農生教堂

在 1940 年至 1944 年間,泰國的天主教團體因被視為與法屬印度支那衝突中的“第五縱隊”而受到迫害。

暹羅失落之地/泰國

1893年,一艘法國軍艦沿湄南河逆流而上,將砲口對準了暹羅王宮。 在那裡就法國人要求控制暹羅認為屬於自己的地區、湄公河以西大約相當於瑯勃拉邦高度的省份以及柬埔寨北部的一些省份進行了談判。 部分是根據外國顧問的建議,朱拉隆功國王采取了行動。 這一事件在泰國的歷史經歷中留下了持久的創傷,但與此同時,朱拉隆功國王因維護和平和阻止暹羅進一步殖民化而受到讚揚。

1940-1941 年收復失地的戰爭

“失落”領土的創傷在泰國人的意識中愈演愈烈,並在國民黨陸軍元帥普拉克·披汶頌堪(披汶頌堪,1938 年至 1944 年)擔任總理期間更加嚴重。 他欽佩法西斯意大利和日本。

1940 年,法國對德國遭遇了一場敏感的失敗。 日本人利用這一點,要求並獲得法屬印度支那的軍事基地。 曼谷發生了民族主義和反法示威活動,而政府也增加了言辭。

1940年5月起,泰國對老撾、柬埔寨進行空襲。 萬象、金邊、詩梳風和馬德望遭到轟炸。 法國人還襲擊了那空拍儂和呵叻的泰國目標。 1941 年 XNUMX 月 XNUMX 日,泰國軍隊開始進攻老撾,法國人很快被趕走,並進攻柬埔寨,他們進行了更多抵抗。 兩週後,泰國海軍在像島附近的一次海戰中慘敗。

31 年 1941 月 XNUMX 日,在日本軍艦上簽署停戰協議,部分是通過日本人的調解,而同年 XNUMX 月,維希法國在條約中將有爭議的地區割讓給泰國,但只是泰國征服的部分地區。 這是泰國大狂歡的起因,日本人和德國人都參與其中,也是建造“勝利紀念碑”的原因。

1947年,泰國迫於國際壓力,為了成為國際社會的一部分,不得不將這些被征服的領土歸還給法國。

Joseph Prathan Sridarunsil 主教於 10 年 2018 月 XNUMX 日在華欣舉行的就職典禮上

對天主教團體的迫害

Nakhorn Phanom 省長於 31 年 1942 月 XNUMX 日寫信給內政部:

“該省與民眾密切合作,天主教徒) 教導和訓練他們如何以愛國公民的身份懺悔,並繼續作為善良的布施佛教徒。 我們始終遵循從泰國移除天主教的政策。 那些回歸佛教的人不再遵循天主教習俗。 他們希望嚴格按照適用的法律生活。

暹羅/泰國基督教社區的影響幾乎總是伴隨著當局的某種不信任。 基督徒經常拒絕做家務,拒絕納稅,並擺脫擁有治外法權的外國領事館(特別是英國和法國)支持的債務束縛。 有時這會導致暴力,例如 1869 年蘭納(清邁)國王下令處決了兩名皈依者。 1885 年,一群天主教徒襲擊了那空拍儂 (Nakorn Phanom) 的金門寺 (Wat Kaeng Mueang),並摧毀了佛像和遺物。 在暹羅當局的激烈反應後,雙方協商達成了解決方案。

1940 年 XNUMX 月,從法國殖民勢力手中奪回“失地”的小規模衝突開始時,政府宣布戒嚴令,所有法國人不得不離開該國。 此外,披汶政府制定了一項新政策。 天主教被稱為威脅要摧毀泰國傳統價值觀的外國意識形態,是法國帝國主義的盟友。 它必須被淘汰。 與法屬老撾和柬埔寨接壤的省份的省長不得不關閉教堂和學校,並禁止禮拜活動。 這種情況在沙功那空、廊開和那空拍儂大規模發生。

內政部驅逐了該國的所有神父。 混亂的產生是因為也有很多意大利神父,而意大利是泰國的盟友。

在許多地方,民眾衝進教堂並摧毀了內部。 在沙功那空,僧侶也參加了。 更嚴重的是,七名天主教徒在 Nakhorn Phanom 被警察殺害,因為他們拒絕停止傳教,並敦促其他人不要放棄他們的信仰。 他們後來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 教皇后來宣布這七位烈士。

一個名為“泰國之血”的神秘運動傳播了反對天主教徒的宣傳。 她稱佛教對泰國身份至關重要。 天主教徒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泰國人,他們通常是外國人,想要奴役泰國人並組成“第五縱隊”。

大城府附近湄南河畔的聖約瑟夫天主教堂

在依山的許多地方,以及北柳府,當局組織了會議,召集天主教徒放棄他們的天主教信仰,回到唯一的泰國宗教,否則將面臨失業和其他威脅。 一位區長說:“誰想再次成為佛教徒,可以坐在椅子上,誰想繼續成為天主教徒,就必須坐在地板上”。 除了少數人之外,所有人都坐在地板上。

即使在 1941 年 1944 月底停戰之後,迫害和恐嚇仍在繼續。 它直到 1 年才結束,當時日本顯然將輸掉戰爭,首相披汶辭職(1944 年 XNUMX 月 XNUMX 日)以使盟軍更加有利。

戰爭結束後

英國認為泰國是一個敵對國家,並要求以金錢和貨物(大米)作為補償。 美國的判斷更為寬大,指的是反對日本人的自由泰國運動。 法國堅持歸還“失地”。

泰國渴望加入國際戰後社會。 有影響力的 Pridi Phanomong 主張與美國和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列強建立良好關係,儘管他拒絕殖民主義並與越盟解放運動建立關係。

1946 年 2011 月,泰國議會就法國要求歸還“失地”的要求進行了激烈的討論,該要求得到了其他列強的支持。 這是投降或戰鬥之間的選擇。 遺憾的是,議會最終選擇了恢復原狀與和平。 直到今天,人們仍能感受到這種痛苦的情緒,例如柏威夏寺周圍的動盪,泰國和柬埔寨都聲稱擁有該寺廟,XNUMX 年的戰鬥導致數十人死亡。

而正是披汶,他在1941年征服了“失地”,在1947年XNUMX月發動政變,然後正式將“失地”歸還給法國。

因此,許多泰國人將“勝利紀念碑”稱為“屈辱和恥辱”的紀念碑。

主要來源:

Shane Strate,失落的領土,泰國的國恥史,2015 ISBN 978-0-8248-3891-1

1 對“'失地'和泰國天主教徒的迫害(1941 – 1944)”的回應

  1. l. 低尺寸 說起來

    割讓領土,就能保住“和平”,朱拉隆功將受到表揚!
    泰國因此從來不知道殖民!
    就像“如果你閉上眼睛,它就不存在”。


青年反應

Thailandblog.nl 使用 cookie

得益於 cookie,我們的網站運行得最好。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記住您的設置,為您提供個性化報價,並且您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網站質量。 了解更多

是的,我想要一個好的網站